在重点剧目中挑大梁,在艺术淬炼中历人生蜕变——访《上海之光》主演王茜睿、《向阳而生》聂耳扮演者徐泽阳

发布者: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25-06-26浏览次数:32

《上海之光》与《向阳而生》是由学校表演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和音乐剧表演专业精心打造、承载厚重时代精神的舞台力作。《上海之光》则用足尖勾勒浦江巨变,讴歌改革开放弄潮儿的智慧与勇气。《向阳而生》聚焦革命音乐先驱聂耳,展现其以音符为武器、唤醒民族觉醒的激昂青春;两部作品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同学们在排演中沉浸式体悟历史纵深与时代使命,角色的崇高精神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他们的艺术理想与道德情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成功的献演都离不开同学们长年累月的苦练,多少掌声和鲜花,就有多少心酸和泪水,回国过去的付出与当下的收获,同学们又有哪些心里话?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舞剧排练中的心路历程。

22级舞蹈高本班王茜睿是大型原创舞剧《上海之光》“光韵使者”的扮演者。作为剧中城市精神与时代脉动的象征王茜睿承受着巨大的排演压力与艺术期待。《上海之光》以磅礴的舞蹈语汇,艺术化再现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壮阔画卷。“光韵使者”不仅是聚光灯下的焦点,更应是这座城市奋斗精神的化身。面对高强度的排练、对角色理解的瓶颈期、以及身体极限的挑战,她坦言曾数次濒临崩溃边缘。然而,正是剧中蕴含的那股“勇闯无人区”的改革锐气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给予了她强大的精神支撑。她将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体悟融入每一次旋转与跳跃,最终在舞台上完成了从青涩到自信的华丽蜕变。当演出结束,掌声雷动,她深切感受到,角色的成功塑造,其核心支撑正是演员自身与角色精神内核的同频共振与价值认同。《上海之光》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隆重上演后得到沪上多家媒体关注及报道,并在2025年大学生话剧节决赛中荣获“最佳导演奖”,主演王茜睿作为代表捧回殊荣,在实践中得到淬炼和蜕变。

图1 《上海之光》中的“光韵使者”

23级表演高本班徐泽阳是《向阳而生》男主人公、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扮演者。回顾自己的出演经历,从大型舞台剧《国之当歌》中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到最终担纲聂耳这一灵魂角色,徐泽阳感慨,“从《国之当歌》到《向阳而生》,不仅是戏份的增加,更是心灵的跋涉,”徐泽阳感慨道,“聂耳先生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对革命事业的满腔赤诚,无时无刻不在叩问着我——作为一个扮演者,我的精神高度是否足以触摸角色的灵魂?”为了贴近这位以《义勇军进行曲》点燃民族斗志的伟大音乐家,他付出了远超课堂要求的努力,研读史料、揣摩心境、苦练技艺。角色的分量,最终转化为他对“演员”二字背后责任的理解:技艺为舟,德行为帆,方能驶向艺术的深海。在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下,《向阳而生》演出大获成功,并作为首演剧目在2025年上海大学生话剧节亮相,徐泽阳同学也成功斩获大话节“最佳男主角”称号。

图2 《向阳而生》中的“聂耳”


图3  王茜睿、徐泽阳获奖合影

戏比天大,德比地厚,王茜睿和徐泽阳都表示,不会停止追梦的脚步,更不会错过每一次历练的机会。他们将视《上海之光》和《向阳而生》为艺术人生的新起点,继续磨炼技艺,锤炼本领,将来以更大的成就回报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而作为他们成长的起航点,学校也将继续深入专业,以“一院一品”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载体,深挖优秀剧目的思政内涵,搭建更广阔的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学子在艺术精进之路上,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角色的淬炼中铸就德艺双馨的坚实根基,努力成长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文艺工作者,以精湛技艺和高尚情操,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

本文供稿:学生处 李茹

Baidu
sogou